-
雅安地震,引起我們共同的思考...
- 來源:公司本部
- 作者:姜峰
- 字體:大 中 小
- 點擊:6097次
雅安地震情況
發生時間:4月20日8時02分 經緯度:北緯30.3度,東經103.0度
震級:里氏7.0級 震中地震烈度:預計9度左右
震源深度:13千米 傷亡:截至21日零時已造成160人死亡,具體傷亡人數還在進一步統計中。
雅安民政局捐贈電話:0835—2242305,0835—2362015,0835—2242325;
尋親救助請撥電話:028-96111;
雅安市概況:雅安市位于川藏、川滇公路交會處,距成都120公里。下轄雨城區、名山區、滎經、漢源、石棉、天全、蘆山、寶興6縣2區。全市幅員面積1.53萬平方公里,總人口153萬。感人一幕幕
真實故事一:李克強總理探望傷員:在一位老人家身邊,李克強說:“您安心養病,醫藥費不用擔心,政府會管您的。”當得知一位女傷員因與丈夫和兒子失去聯絡,情緒低落時,李克強說:“別總想以前,多想以后。救援人員會積極尋找的,你放心。”真實故事二:據四川新聞網,4月21日,陳光標 在地震現場安慰受災群眾,并將自己帶來的30萬元現金分發給災民們。同時,當地群眾還領到了水、食物、棉被、手電筒等救災物資。
真實故事三:偉大母親 為救兒子身亡,今天雅安蘆山縣災區的廢墟中,一個八歲小男孩被救出,但她母親卻保護兒子而遇難,兒子才沒有砸到。這個小男孩叫做楊宇杰,他母親叫楊雙梅(音),37歲。偉大的母親,一路走好!
真實故事四:水果店老板搶搬出水果 分發給村民,蘆山縣蘆陽鎮楊家壩村房屋受損嚴重,村民在路邊搭起帳篷生活。楊國武、楊國文也是該村村民,常年經營水果店,這次受災,他們從店里搶搬出了一些水果,趁著午后休息,帶著家人將水果等分發給村民。
真實故事五:19歲小伙不顧房子搖晃 徒手刨救出母親,直到被兒子救出,45歲的王秀英仍不知道發生了什么。就在她回家開門的瞬間,地震發生。王皎雄顧不得還在搖晃的房子,用手刨,找棍子撬,把母親從倒塌的墻下救出。把母親背到公路上,他才看見,他熟悉的西江村已經不見了……加油,挺住!
真實故事六:與死神賽跑:12歲女孩奇跡生還,地震發生后,被埋的12歲小女孩被媽媽徒手從廢墟中挖了出來,初步判斷內出血、肝臟破裂,病情危重,經醫護人員愛心接力,會診、手術,與死神賽跑,小女孩奇跡生還。
真實故事七:13歲少年帶12歲妹妹,廢墟下雙手刨出曾祖母,蘆山縣的一位76歲婆婆在地震時,被房梁壓在大門口,塌下的磚頭把她整個人埋在磚堆和房梁中。靠著13歲的曾孫帶著12歲的妹妹等人徒手挖磚挖了近30分鐘,她才獲救。婆婆說,曾孫為把她挖出來,兩只手都挖出了血。
真實故事八:記住她的名字:鄒光芹,今年56歲,是滎經縣大田壩鄉人。她對記者說,我兒子也是當兵的,看到這些參加救援的解放軍、武警和消防干部、戰士非常辛苦,昨天就準備了幾百個雞蛋和開水,把一點心意送給最可愛的人。愛心大媽,向您致敬!
真實故事九:丈夫歸隊待命 她堅持完成一個人的婚禮。昨日地震發生后,原本定于今天結婚的成都軍區某部隊軍人卓佳歸隊待命,留下了新娘陳靜。然而,今天的婚禮并未因此取消,卓佳的父母代替兒子完成了結婚儀式。陳靜紅著眼眶還保持著微笑,“他好好在前線救災,我會在后面把家里照顧好。”
四川為何地震多發
找一張中國地圖,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結構。西部多山區,中間是盆地——這可能是我們對這個“天府之國”最為直觀的印象。把視角切回到四川歷來大大小小的地震上,如果將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圖中,大致能發現——這些地震發生的地點,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區里,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區-盆地的交界線而呈線性分布。至于盆地中央,雖然會遭到地震的影響,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區域。
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投圖步驟,可得出第一步推論:四川的地震,與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“山”有著相關性。這個來自經驗的推論雖然簡單,但實際上,已經抓到問題的實質了。因為這條俗稱做“山”的地形,正是著名的龍門山大斷裂——它是一條貫穿巖石圈的巨型地殼斷裂系統,南北延伸越500公里,寬達70公里。本來,以巖石組成的堅硬地殼幾乎堅不可摧,它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大的斷裂、扭曲,一定是有什么強大的力量撕裂了它。于是,科學家們研究龍門山斷裂帶中巖石的應力場發現,這股強大的應力的確客觀存在,而它,則來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階的地域——青藏高原。
應力場分析表明擠壓應力來自青藏高原,那么,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這么大的應力場,持續不斷地壓迫它東部邊緣的四川盆地,以至于在前鋒形成這么大的斷裂系統呢?原來,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,它依然是一個結果,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正面碰撞的結果。大陸與大陸之間的相撞不比大陸與大洋之間的接觸,后者,一個輕一個沉,大洋插到大陸下,形成海溝和火山弧(如日本島)。而大陸是一直漂在洋殼之上的,數億年從不消失,密度基本相同,誰也不讓誰。這種大陸板塊之間的正面相撞,消減不掉兩者的物質,于是,這些物質就只有堆在地表,堆出一個巨大的土堆,放在我們人類的視野下,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勢——喜馬拉雅山系與青藏高原了。
龍門山斷裂帶中多發的地震,就是來自青藏高原方向的應力場持續對地殼提供擠壓應力,當地殼中的巖石實在不堪應力的重壓而破碎、斷裂時,巨大的能量釋放,以機械波的形式傳遍四周,便構成了慘烈的地震。龍門山是山區與盆地兩個地質體的接觸帶,由于對剛性客體來說,默認其力作用在兩者交界的邊緣,因此,山與盆接觸的前鋒帶,便成為了應力場釋放其機械力的集中區域,在這個區域內,地震便多發了起來。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余震嗎
雅安蘆山距離汶川直線距離不過100公里左右,許多網友可能會問,這次雅安地震會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?
所謂余震,是指跟隨在主震后發生的一連串地震。主震發生后,斷層上的應力分布會產生改變,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。余震與主震通常發生在同一個破裂帶上,比主震的規模小。余震并非像人們所認為的只能在地震后短時間內發生的才算,現有的絕大多數研究都認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態。據《自然》雜志2009年11月5日發表的文章表明,許多最近發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幾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。
2008年汶川大地震,沿龍門山斷裂帶產生了規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帶,但其方向是從汶川向東北方向展開,主要沿龍門山斷裂帶中央斷裂的中-北段以及前山斷裂的中段展布。蘆山位于龍門山斷裂帶南端,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帶上,因此有專家認為蘆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,而是龍門山斷裂帶上一次新的主震。
然而,有時主震造成的應力變化會不局限于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,這個現象稱之為庫侖應力轉移。汶川地震后,如前所述,不少專家就認為地震使得庫侖應力向龍門山斷裂帶南部轉移了。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就認為,本次地震與汶川地震有一定的關聯。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余震,可能需要進一步地研究。
- 發表評論
- 昵稱:
- 評論內容:
- 發表評論